江南工业集团研发中心:从“人才聚集地”到“人才创新港”的跨越升级
2025-07-03 18:02:05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 | 编辑:易阳思 | 作者:杨嘉欣          浏览量:896

雨湖融媒7月3日讯(通讯员  杨嘉欣)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积极融入兵器工业装备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通过强化招才引智、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开辟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原创项目孵化新阵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从“人才聚集地”向“人才创新港”的转型升级。

广纳贤才,筑牢人才支撑体系

江南研发中心通过差异化策略精准匹配人才需求,既注重高端领军人才的头雁效应,又强化青年人才的源头活水作用,构建起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人才矩阵,为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在人才引进方面,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校招+社招多元模式,重点面向一流院校与专业开展硕博士校园招聘。同时,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吸纳成熟高端人才,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以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基础技术研究为纽带,与国防科大、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博士后培养合作,柔性引进7名博士进驻博士后工作站,有效攻克研发难题,提升技术实力。

在薪酬激励方面,研发中心对核心骨干人才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针对博士及急需紧缺人才,推出一人一策协议薪酬,并配套安家费、购房补贴等福利。对在项目申报、关键技术突破、重点课题完成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专项奖励。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硕博士70余名,其中双一流高校硕博士占比近90%,为研发创新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机制创新,释放价值创造活力

江南研发中心对标兵器工业内部先进研发中心经验,秉持开放协同的创新理念,深化产学研融合生态建设,构建系统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锻造高素质人才梯队,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人才成长新高地。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持续完善开放融合的科研合作体系。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创新中心,提供办公、住宿等资源,推动科研合作向纵深发展。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所战略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公司与同区域同行业企业分享研发中心建设经验,形成人才引进、孵化及科研产业合作示范效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新员工轮岗计划,要求新员工以12个月为周期到本部基层生产单位轮岗,并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强化跟踪考核与反馈,夯实青年人才基础技术研究能力。考核机制上,坚持价值创造、能力、贡献导向,对科技人才综合考评分级,将考核结果与职级、薪酬挂钩,同时将青年科技骨干培养纳入高层次人才考核指标,充分发挥领头雁引领作用。

强化保障,激活科技创新动能

江南工业集团大力实施研发中心人才动力激发工程,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科学的事业激励与政策保障体系,为科技人才搭建广阔舞台,实现高水平科技突破,助力产业升级迈向新高度。

在事业激励方面,大力提升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比例,大力选拔45岁以下总师、40岁以下副总师,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科技领军人才担任重大工程、重点型号的总师。整合国家、兵器工业及当地人才政策,助力申报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健全青年人才科研创新容错机制,对青年人才项目中出现创新偏差、未达到预期效果等情况,综合考虑主观动机、后果影响等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容错。

在政策保障方面,修订科技人才职业生涯管理办法,拓宽破格、跨级晋升通道。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揭榜挂帅、科技成果产业化奖励等制度,强化创新价值与薪酬激励联动。调整研发中心人员项目津贴核发模式,依据项目进度与完成情况实施月度考核奖励。2024年,公司为研发中心人员兑现奖励1042.34万元。

如今,江南工业集团研发中心人才创新热情高涨,青年骨干快速成长,在水中产品等领域斩获多项创新成果,成功实现向科技创新体系化、跨越式发展的人才创新港转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责编:易阳思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

  下载APP